查看原文
其他

专访 | 李宏伟:以写作和现实对视

2017-06-22 任志茜 好书探

22


星期四

2017年6月

小说是有气味的,《国王与抒情诗》混合了金属和啤酒的味道。

一日一签


信息核、移动灵魂、意识共同体、意识晶体……未来世界的科幻感在小说《国王与抒情诗》的开篇便扑面而来。青年作家李宏伟以“悬疑”解密勾引读者步步探入他搭建的寓言世界,探究人类永生真相。但当整部作品读完,真相大白之际,你会发现,作家其实是在对未来的书写中逼视现实。



李宏伟 

1978年生于四川江油,现居北京。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,哲学硕士。著有诗集《有关可能生活的十种想象》、长篇小说《平行蚀》等。


受访人:李宏伟(青年作家)     

采访人:任志茜(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)


对未来的悬想让小说奔跑

小说是有气味的,作为一部发生在不远的2050年的小说,《国王与抒情诗》混合了金属和啤酒的味道,给人以冷硬的微醉感,并充满思考的乐趣。


小说最早在《收获》上刊登,到现在多半年了,我看到的评价多是赞誉之辞,你自己怎么评价这本书?

  我的小说总是在和现实对视,或者从近处逼视,或者从远处凝视。《国王与抒情诗》是一次凝视,它让我发现,我可以退,再退,一直退到能够看到某种整体性轮廓的地方,把搅动情绪的现实都压缩、冷凝了,然后得到真实的骨骼。这次写作是对距离的把握,也是对距离感的自我测试,这种距离的移动让我欣喜,今后我会努力退得更远,以便得到更多的骨骼。


《国王与抒情诗》在《收获》刊发时是小说的第一部“本事”,小说的第二部在结构上有何用意?

      出版单行本时收入了第二部“提纲”和“附录”。就一个故事的完整性来说,有“本事”就够了(虽然单行本的第一部也在《收获》的基础上有一定修改),但就一个小说的完整性来说,还得是单行本。


  从比喻的角度来说,第二部可以是一个孔,第一部是一面幕布,光穿过孔,映照到幕布上,在幕布上显现出形与影。光线很强烈,映照到幕布上之后,还在幕布后面的墙上显现少量的形与影,它们就是附录部分的故事。第二部名为“提纲”,也准确地贴合了“孔”的比喻。


我对书中信息奴的描绘深有“痛”感,很多人已经被手机奴役,沉迷并失落于此。你还书写了很多对未来的预言。想通过写作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

  有一些迹象在身边累积,它们有着裹挟性的危险,同时又在召唤,让人想上前几步,看看会出现什么。比如人和人的交流方式、相互距离,从报纸到网络到手机,沟通越来越便捷,距离也似乎越推越近,有没有可能过了一个临界值,咔哒一声,整个世界重启,人与人的相处模式变得完全不一样了?再比如,随时间推移,纸质出版必然衰退,等到纸质书消亡的那一天,字还是不是现在这些字,我们认知字、进入字的方式还是不是现在这样的?所有这些有关一步之遥的未来的悬想,都成了《国王与抒情诗》的构件,组合起来,就让这个小说得以奔跑。当然,小说只能奔跑,只能穿过沿途风景,只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风景,它解决不了什么问题。


权力与抒情  隐喻与解答

作为一名哲学系出身的小说家,李宏伟的小说总是充满思辨性,更藏有很多隐喻。


你在书中讨论了很多话题,比如信仰、自尊、诗意等等。但文字的力量,是否被高估?我觉得辞典比文字更有权力。

      文字/语言是人对世界的赋形、照明工具,也可以说就是人对世界的赋形、照明本身,在群体与传递的意义上,不借助文字/语言,人类将完全失去对世界的共识,世界对人而言,也将只是平面存在,没有任何深度可言。因此,怎么评估文字的力量都不为过。


  不过,因为读者与论者经常将小说中的抒情诗等同于诗歌的“抒情诗”,有必要对《国王与抒情诗》中的“抒情”“抒情诗”稍作说明:抒情在小说中更多是指一种人(类)的行为,明知道大趋势已定,仍然要有所作为,仍然要确证自身与自身尊严的行为,要在人类同一之前,申明个人的独立可能。抒情诗更多的是这种行为外显的,实化与实物化的结果。我们通常所说的,作为语言作品的抒情诗,不过是前述意义的“抒情诗”的极小部分。


你在小说的最后两章已经点题,说帝国的抒情与人的抒情是人类发展的两翼。但我好奇的是,为什么你的小说世界只有文字霸权,没有诸如政治霸权、国家权力和组织之力?

      小说里面有一句话“在这个世上,只有金钱能像权力那样,懂得整理人间的秩序”。反过来说,弄清楚金钱整理秩序的方式,也就弄清楚了权力整理秩序的方式,不管是国家权力还是组织之力。


你的小说中有很多隐喻,像每一章的标题的用意是什么?

     小说三部分的章节标题与结构方式不一样:第一部“本事”各章标题是一个字和它的解释,这个字在该章出现并且是其关键字,解释则是它的传统与当代最常见释义的综合;第二部“提纲”各章标题则是该章核心内容,或者该章指向的诗人的隐喻性符号;“附录”5个短篇题目则采用了通常小说的题目方式,简洁、直接。疑惑可能主要集中在第一部,不妨把第一部看成两个系统的对应与一定范围内的相互滑动,一个系统就是这45个字和它们的解释构成的小词典,一个系统就是小说的内容,它们相互指涉,又能各自独立。


小说中黎普雷和宇文往户、乔伊娜、邓肯这些名字,是为了小说的陌生感吗?

      这些名字或者不在我们身边常见,但它们绝对可以是中国人的名字。比如宇文是中国的姓,往户则直接来自东北一个村的名字。没有陌生化的企图,只是听从人物自己的意见。


书中谈论不死的永生,虽然可以生活在共同意识中,但没有触感,这怎么是永生,没有味觉没办法拥抱没办法感受风,这种数字生存,也是完美的吗?

      没有完美的生存。完美甚至生存本身都是感受性的,大脑控制咱们怎样感受,大脑也让咱们相信哪些感受为真实。《黑客帝国》《黑镜》都有描述数字化的、纯意识的存在方式,在那种存在环境中,人的一切需求与行为都是“正常”的,吃东西、拥抱都不是问题,风和雨更不是问题。在这种只有意识支配的世界里,如果不让意识感受死亡,或者不设定死亡的程序,人当然就永生了。


延伸阅读


《国王与抒情诗》

李宏伟 著

中信出版集团

2017年5月版


扫二维码立即购买~


推荐理由:挑战想象与认知的野心之作。作者在跨文体的书写中,将幻想、侦察、寓言等整合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反思,展现了长篇小说在应对复杂生活时具有的无限可能。



推荐阅读

专访 | 郭建龙:用故事解析中国历史的财政逻辑

专访 | 岱峻:致敬骊歌的现代学人

慢生活 | 为什么你喜欢的人总是不喜欢你?

独品 | 美,及比美更多的

鲜知 | 一个人一生需要多少钱

专题 | 哪怕在育儿鄙视链底层,也可以低成本养个高质量娃

专题 | “十要”助考生冲刺高考满分作文

书单 | 期待看起来不可能的奇异事件变成现实的那一天

独品 | 用离经叛道塑造孤独的天才



好书探

发现好书 | 推荐好书

喜欢,别忘关注~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